科伦坡

罕见传奇她们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年同月同

发布时间:2017/8/12 11:47:37   点击数:

这是一个发生在中国、越南和挪威,跨越百年的故事。

年12月14日,两个女孩分别降生在地球两端。年11月13日,她们在挪威利勒斯特罗姆去世——相隔只有两个小时。

是同一天刊登在同一张报纸上的两则讣告,引起《挪威邮报》编辑的注意,他们派出三位记者去深入了解,HelleAarnes,RobertVei?ker,Bj?rnEgilHalvorsen,经过十个月的奔波、采访,写出了这篇荡气回肠、令人感慨万千的报道。

这个故事在《挪威邮报》以挪威文、中文、英文三种语言刊出,这在该报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同时,报社总编期望中国读者也能了解这个故事。他辗转联系到了《文汇报》,于是,《文汇报》副刊笔会刊出了这个故事的中文版,有删节。

人生有多么神秘,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

对祖母,我们了解多少?

秋颜与伯格希尔的故事

这是一件发生概率极小的巧合:两个女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年同月同日死。她们都活到将近岁。

其中一人在中国呱呱坠地,另一人在挪威利勒斯特罗姆。她们的名字永远不会载入史册。

她们的人生辗转沧桑,充满了爱与思念,决绝与依恋。

不知道她们有没有见过面,但她们的墓地相距只有米。

这是秋颜(音)和伯格希尔·柯荣瑟尔·克里斯蒂安森的故事,故事里挪威以及周遭的世界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百年变迁。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关于祖母,我们知道的太少。

或许你记得安全的港湾、柜子里的巧克力,还有她教你的歌谣;或许祖母的记忆留存在那份熟悉而可想而知的情感里。和她在一起很安心。但她究竟是谁?

第一章:有女初长成(年至年)

年,中国南方一个叫水蒿村(音)的地方,有个年轻女子坐在家里织着布。敞开的大门外,一个邻村的男子信步经过。他打量着她。而她正专注地工作着,根本没有注意到他的目光。

是父亲决定她今天应该坐在这里。她是五个姐妹中最年幼的一个,总是言听计从。

秋颜是年12月14日来到这个世上的,两千年的帝制刚结束的第二年。军阀混战笼罩着新成立的中华民国。秋颜从未上过学,但承担着重大的家庭责任。年仅八岁她就背负起了照看家中两头水牛的使命。

秋颜为后人所知的第一批照片之一

年的那一天,她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地专注在织布机上。这个年轻女子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不断经过的男人。他看在眼里美在心里。她将成为他的妻子。

大儿子

婚礼之后秋颜住进她丈夫家中。之后她很少和娘家人走动。她怀上了第一个儿子林宝坤(音)。在家里他们就叫他“老大”。

秋颜做母亲那年只有十九岁。她不得不独自抚养这个孩子,因为丈夫有更大的野心。他是兄弟姐妹中的老末,不太可能继承土地。他要作个商人,于是他启程去越南“学生意”。

当时中国时局不稳,秋颜所在的广东省有许多人想去越南碰碰运气,那里已经住了许多中国人。他们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秋颜的丈夫在越南一呆就是六年。他回来的时候,是来接他的妻子的。很快她就怀上了老二。

他有了足够的积蓄,现在他们可以离开中国,去越南做买卖了。这是年的事,就是日本占领中国大城市上海和南京的那一年,几十万中国人惨遭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已经拉开。

这时候她和丈夫做了一件让许多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维持与家乡的联系:他们动身去越南的时候,把他们六岁大的儿子留给了丈夫留守中国的父母。

工人阶级的生活

远在一万一千公里之外,奥斯陆的阿克什河畔,站着一个与秋颜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女子,正在冰冷的河水中编着绳子。工厂女孩伯格希尔·杨斯如德是众多在这个首都支柱企业——克里斯蒂亚尼亚帆布厂——里做流水工的未婚女工之一。

伯格希尔习惯了辛勤劳作。她出生于一个穷困的工人家庭,家乡是锯木小镇利勒斯特罗姆。小时候她只上了四年学。

伯格希尔想学更多知识,但她没有机会。父亲在锯木厂里工作,工厂实行的是艰苦的轮班制。他们不太懂避孕知识。母亲生了十个孩子,需要女孩帮持家务。年代利勒斯特罗姆工人阶级家庭的生活就是这样。

就像秋颜在中国肩负着家庭的责任一样,伯格希尔在利勒斯特罗姆也承担着家庭重任。她要照顾她的弟弟妹妹。她从井里打水,到河里洗衣服,继续上学的念头渐渐消散。

年春季的某一天,伯格希尔参加了坚振仪式。那天父母为她雇了出租车前往教堂。出租车里还坐着罗尔夫——她哥哥的朋友。罗尔夫有一半瑞典血统,住在沃尔拉,他和伯格希尔几乎相识了一辈子。他们同一天受坚振礼。后来他们走得更近。

都说木材和铁路造就了利勒斯特罗姆。车站城市迅速成长。

年纽约股市崩盘也最终影响到了挪威经济。很快每三个工会会员就有一个失业。为了让那些养家糊口的男人可以保住自己的饭碗,挪威总工会和工党把已婚妇女从工作岗位上移除。

但未婚妇女仍然可以工作,年的某一天,19岁的伯格希尔坐上了开往首都的火车。在那里,她第一天打卡上班,在“帆布厂”做起了流水工。工作需要的是精确和警觉。在那里工作的妇女总是饱受手指伤损的困扰,但伯格希尔顽强地坚持着。黄麻和大麻作为捆绑和包装的材料,生硬而粗糙。线绳扎手。

五年后下班的铃声最后一次为伯格希尔响起。她快要当妈妈了。一同坐出租车参加坚振仪式的十年之后,伯格希尔和罗尔夫·柯荣瑟尔·克里斯蒂安森结婚了。

婚礼于年9月11日举行——在他们订婚半年后,或许比他们的计划要早些。当时许多年轻人“奉子成婚”,他们也在其列。七个月之后女儿贝丽特诞生了。

这个利勒斯特罗姆的小家庭过得很幸福。但外面的世界已经开始燃烧起来。

换儿

秋颜出生时的亚洲战乱四起冲突不断。她在越南的新生活非常艰辛。她和丈夫拥有彼此和襁褓中的婴儿,除此之外几乎一无所有。对于留在中国的长子,思念排山倒海。

他们住在藩切市的一条船上。这个海港城市以鱼酱而闻名。

她洗衣服做饭,把船从一个码头挪到另一个码头,靠买卖维持生计。用零钱买西瓜再倒卖给高楼里工作的商人。但客户总是挑剔的。西瓜要是不熟,他们就把秋颜赶出门,赶下重重阶梯。

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她可能会哭。并不是因为委屈和绝望,而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她潜心学习,积累经验。损失越来越少,客户越来越多。所有的辛苦和疲惫都开始有了回报。

但秋颜的生命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她的二儿子小林宝南(音)的腿上患了炎症,没有得到有效的医治,他开始一瘸一拐起来,于是秋颜和丈夫就去找算命先生算命。算命先生说男孩与父母分开之后命会变好,两口子信了他的话。

弟弟去,哥哥来。现在看来这种换儿行为十分怪异,但年这对夫妇回到中国的时候却认为这么做是为了家庭的未来着想。

许多年后,老大终于与父母团聚,并且跟随他们前往越南。他三岁的弟弟必须留在中国,跟随他们的祖父母。弟弟也担当起了维系家庭与故乡之间联系的角色。

那是个夜晚,秋颜小心翼翼地把跛足的三岁男孩放到床上——她将再次抛下自己年幼的孩子。然后她放下蚊帐起身告辞。他们重逢时,已经是42年以后。

第二章:世界在燃烧(年至年)

年4月的第九天,27岁、一个孩子的母亲在沃尔拉的公寓里坐立不安。伯格希尔、丈夫罗尔夫和女儿贝丽特共用一间卧室和厨房。伯格希尔身材瘦削,烤了蛋糕,为了庆祝女儿三岁生日。

但生日会被迫中断。教堂顶端传出的空袭警报惊动了整个利勒斯特罗姆。挪威进入战争状态。

轰炸给她的一生留下烙印。打雷的声音都会让她躲进地窖或打电话呼救。

伯格希尔和女儿贝丽特

在越南,秋颜也生活在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已经入侵越南,为了在对华战争中取得更有利的地形,而秋颜的小儿子就留在战争的目标国。秋颜和丈夫在越南滨海城市藩切——在一个远离动荡故土的地方——拓展着他们的生意。

夫妇俩批发大宗货物然后零售。他们风干白菜和鱿鱼,卖米、面和肉类,生意火爆,终于赚到足够的钱搬离船屋。

从年到年,她一共又生了四个孩子。其中一个是女孩,早已夭折,日后她几乎再也不愿提及。年7月儿子林宝忠(音)出世。最小的儿子将在她的生命中扮演关键的角色。

重建家园

伯格希尔算相对顺利地度过了战争期。年德国人投降了,那年她32岁。街上满是挪威国旗和“胜利属于我们!”的歌声。

国家重建一新。伯格希尔经历了战争创造的团结社会,以及建立起挪威福利制度的大大小小的革新:先是社会保障住宅建设,然后是儿童安全保障、医疗保障、假期制度和失业保障。

她全身心地体验到了巨大的改变。年,全家人从一间卧室一个厨房的公寓搬进了乌达尔大街上一梯四户的新住宅。住宅在一片安静的社区内,周围都是小房子和花园,远离诡谲的尼特河猝不及防的洪水。他们再也不需要去河里洗澡。他们有了自己带浴缸的浴室,再也不用跑出家门去臭气熏天的小破房子上厕所。另外,他们拥有三间卧室!六年后一台电视出现在客厅里。

大灾难时期

而秋颜在越南的故事里,他们在市中心的家庭和日常生活一直从二战后延续到50年代中后期。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他们家都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秋颜不识字。在这段时期里关于她的生活细节我们知之甚少,但我们知道她的生活和所在国家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故。

南北越南之间的矛盾阴影般笼罩着他们的生活。年代中期两地开始出现一系列武装冲突,直到年美军介入援助南越,冲突进一步升级。这场定义了一个时代的战争中大约有两百万到三百万越南人和五万九千名美国士兵殒命。

这段时期她的三儿子遭遇了两起车祸。第一次他侥幸毫发无损地躲过。但他再次卷进车祸。这一次造成他终身残疾,坐上了轮椅。

当时在亚洲残障人士生活异常艰难,必须依赖家庭的帮助。对于儿子的未来秋颜看不到任何曙光。

在秋颜的故事中,她最年幼的儿子宝忠在60年代后期因为非法赌博而被捕。秋颜不得不替他顶罪。后来大家都认为政府逮捕他的母亲是为了更狠地敲诈他。她在悲惨的越南监狱里度过了好几个月。就在这段时间内,她的丈夫因中风去世,年仅59岁。

秋颜的秉性里从来没有自暴自弃。她也没有这个时间。因为她从监狱里释放出来的时候有一家商店需要经营。秋颜花钱买通了南越长官,才让儿子幸免于走上战场。藩切遭遇轰炸的时候她拒绝与别人一起避难。她要确保商店不被洗劫一空。她躲在一张桌子下,周围的玻璃窗纷纷碎裂,大门轰然倒地。

好景不长

也有好事发生:最心爱的儿子宝忠为她分担了许多店里的重活,还娶了一个非常讨秋颜喜欢的中国姑娘。小范(音)听话又懂事,勤劳而务实,并且在年到年这五年之内为她添了四个孙儿。

秋颜的儿子宝忠与他的三个孩子在一起,应该是年

那是些好年头。但所谓好景不长。余生中这位老妇人一提到年春天发生的那场惨剧就泪流不止:

一天儿媳妇抱怨说头晕头痛。“睡一会儿就好。”秋颜安慰道。但小娃娃们的妈妈头疼得厉害,不得不去看医生。她在医生那儿打了一针,当即死亡。死因至今不明。

四个孩子,分别只有三岁、四岁、六岁和七岁,同时失去了母亲。好在他们还有一个历经沧桑的祖母。

“妈妈去哪儿了?”最小的女孩一遍一遍地问,“她去旅行了。”秋颜回答。她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但她知道如今她就是孩子们的母亲了。

罗尔夫之后的空白

在利勒斯特罗姆的家中,伯格希尔也未能幸免厄运。

两个女人,一个在越南,一个在挪威,成为寡妇的时间相隔两年。

年夏天,在利勒斯特罗姆,罗尔夫·柯荣瑟尔·克里斯蒂安森开始出现剧烈胃疼的症状。同年10月1日他因癌症去世,年仅58岁。

温柔、坚强、心灵手巧的罗尔夫离开后留下的空白几乎让伯格希尔难以忍受。她恸哭、孤独、无助,哪怕只是坏了一枚灯泡也要打电话给女儿贝丽特或女婿求助。

但还算有所慰藉。第三代支撑着秋颜和伯格希尔。伯格希尔的女儿贝丽特在年和年之间一共生育了四个女儿。“外婆”保护着她们,但同时又给她们许多自由。

一生中只工作过五年的女人此刻觉得自己又有了一份工作:照顾自己的外孙女。

秘密计划

秋颜已经在越南住了40年,但如今这个国家已经不再适宜居住。

年春夏,秋颜的儿子宝忠开始秘密拟定出逃计划。战争期间他与南越有些小瓜葛,他怕受牵连。秋颜不想离开藩切,一直怀着抵触情绪,直到隔壁的闺蜜一言点醒了她:“你的儿子一个人带四个孩子。你当然得跟着了。”

那是个动荡的时期。年越南统一,越共掌权执政,经济制约导致商人们举步维艰。同时越南向中国威胁开战,当局知道华裔作为少数民族不太可能效忠越南政府。几十万华人从北越边境逃往中国。南越地区的华人只好从海路出逃。

12月13日晚逃亡计划正式启动:秋颜和儿子宝忠告诉孩子们——琳(10岁)、罗伯特(8岁)、柏(6岁)和安妮(4岁),他们要一起去大排档吃夜宵。

柏刚得到一双白色的新跑鞋,就是美国人穿的那种。六岁的孩子担心自己会把鞋弄脏,就把它们留在了家里。

晚饭时间过后一家人就再也没有回来。孩子们挤满了父亲的助动车,女孩坐前面,男孩坐后面。然后他们丢下了曾经拥有的一切,朝大海的方向驶去。

第三章:逃亡(年)

越南绿色的海岸线外,一个年轻男子驾着木制小渔船来回往返着。无论是秋颜还是她的家人都与此人素未谋面,但很快他们就要把性命都托付给他。

25岁的维欢(音)没有任何海员经验,他是个护工。但就在最近几天里他学会了使用罗盘。

跟随着人群穿过树林的秋颜几乎没有背任何东西,她只是在腰间缠了个包裹。包裹里是这位64岁两鬓斑白的祖母攒下的所有黄金。没人知道她有这样一笔财富,但事到如今这已经是她所有的财产。

年轻船长

维欢来不及在混乱中清点乘客人数,但他知道远超他们的计划,应该已经超出小船的容量。

他不安起来,但时间紧迫,又不能丢下任何人。直到所有人都上了船,小船迅速驶离陆地时,这个年轻人才大致搞清楚状况。他预估的小船承载量为30名乘客,现在他数到了70以上。

64岁的秋颜是船上最年长的人。她的头发在后颈系成一个发鬏,戴着耳环,穿着典型的蓝色立领中山装。甲板上、货舱里,她周围挤满了又饥又渴的人。没有几个人会游泳。大家必须一个紧挨着一个,在自己狭小的座位上一动不动。

秋颜把四个孩子看护得很好。她很怕水。黑漆漆的天空布满了星辰。她看着星星,心想天上的某一个地方,她的丈夫和儿媳一定正庇佑着他们。

木制的小小渔船孱弱不堪,除了引擎舱没有其他地方有顶篷遮挡。

第一天小船就迎来了滔天巨浪。狂风大作,船体沉重。船舷受大浪猛烈冲撞,终于开始裂开细缝,渗进水来。

遥远的海面上,有人看见一艘大白船。小岛上的人群再次充满了希望。有人喊道:“我们有救啦!”有人燃起了煤油生火造烟,有人挥舞起了旗帜。什么也没有发生。但维欢还是让大家重新上船,出发朝大船驶去。获救的希望随着眼前的景象越来越渺茫。几小时之后大船消失在地平线上。

小木船离开陆地时装了50公斤米和一箱干货。到这时候大部分食物已经用完。甚至升饮用水也即将喝完。

但他们达成一致,除了继续前进别无选择。

有人认为一旦进入公海他们就能得救。回越南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他们认为回去的话大家都会死在监狱里。与其如此,他们宁可死在海上。

第四章:鲁默里克两生花(年至年)

在中国南海漂泊了4天之后,75名难民水尽粮绝。

船长维欢行将崩溃。马上柴油也将烧完。

年9月17日,星期六当晚,难民们又发现一丝光芒。他们看到光芒从身后的一艘船上传来,但再也不敢相信可能得到救助。他们还不知道,这艘越南小渔船终于驶进了公海。很快一架飞机出现在上空。舵手站起身向飞机发出求救信号。飞机的信号灯闪烁两次。信号收到!

挪威船长

当晚22点05分,船长斯万·乌尔塞特收到了该事件的第一条通知,这一事件将为他接下来的整个职业生涯刻上烙印。

这位高大强壮的卑尔根人曾用船上的高压水龙头冲散过海盗,他非常清楚这年秋天,中国南海盛满了乘坐简易船只逃亡的难民。

此刻,这艘名为M/S托莱多号的挪威威尔森大船上的船员们把他们的船长请到驾驶舱。他们发现了大海中央传来的“注意信号”。

乌尔塞特船长知道两小时后风暴就要到来。“大海之上,有求必应!”这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海员来说是理所当然的海员行为准则。他调整航向,接下来的半个小时,M/S托莱多号朝着那艘小渔船的方向驶去。

乌尔塞特船长在后来向航海公司发回的事件报告中沉着地描述了这一幕:

“22点35分:停船。小渔船上载满了人。”

“22点45分:开始接收难民。”

“23点05分:全体人员上船……儿童、妇女和男人。在渔船上没有搜索到遗留人员。全速,继续启程。”

“扬帆远航”

他们启航了。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怎样,但他们有了三餐和水。孩子们在过大的T恤衫里翻滚。大人们在甲板上的长椅上恢复元气。

拯救小渔船上75名难民的事件为乌尔塞特一生刻上烙印。

在斯万·乌尔塞特和秋颜的照片里,他把手臂轻轻搭着她的背上。

另一张照片上他冲着孙儿小柏弯下腰,船长搂着小男孩的肩膀。

“船上的四天里,船员和越南人民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我们几乎成了一个大家庭。孩子当然是最受欢迎的。”乌尔塞特后来讲述道。

或许他是在思念自己的孩子,远在卑尔根的12岁女儿。在曼谷,他和其他船员们为孩子们买了新衣服。

船上的75名难民里没有一个人知道应该何去何从。有人想去法国、泰国,或者典型的移民国家加拿大或美国。没人梦想来挪威。对他们来说那是个遥远陌生的国家。

某一天来了一封改变命运的信。信来自住在挪威的越南人,他极尽溢美之词并邀请大家前往。

挪威大使馆和联合国难民署都已经面试过这75人。然后大使馆做了一件在今天不可能做到的事:大使馆承担难民在泰国的一切费用,并且坚持承诺:“……所有难民在三十天之内送出泰国。”

新挪威

年晚秋,65岁的秋颜,儿子宝忠和四个孙儿在贝鲁姆的福尼布机场走下飞机,他们面前的国度秋风瑟瑟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石油财富、移民和平等观念对挪威工农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一块油田发现十年之后,仍然有十分之一挪威人住在没有厕所的房子里。但人人都买了电视机,其中许多人都







































北京白癜风专业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jingym.com/klpjj/1324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